金融詐騙套路多 如何幫助消費者 守好“錢袋子”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2-21
近日,北京市民王先生接到一個境外陌生電話,自稱是某電商平臺客服人員,表示王先生在平臺上購買的年貨中了大獎,通過提供二維碼可獲得高額現金返利?!澳侨艘簧蟻砭湍苷f出我的訂單信息,包括在哪家店下的單,下單時間,信息都是準確的?!毙疫\的是王先生平時警惕性較強,便留了個心眼說了一句“你這電話怎么是境外的?我再撥打購物網站的官方熱線問一問”,結果對方便直接掛掉電話。此后王先生通過平臺APP與客服取得聯系,客服則回應“是詐騙電話,不要進行任何操作”。
近幾年,類似王先生遇到的詐騙活動層出不窮。還有一些公司及個人假借投資理財名義,以高額返利為誘餌,通過保本高收益、無風險、有擔保等虛假宣傳,誘騙廣大群眾,給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帶來損失。
對此,有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除了有關部門持續(xù)加強對不法分子的處罰力度之外,各類金融機構也須切實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,在事前做好宣傳防護,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,共同守護好消費者的“錢袋子”。
詐騙套路頻現
如今,電商購物愈發(fā)普及,電子支付方式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發(fā)布的《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調查分析報告(2021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整體來看,最近兩年內77.02%的受訪者使用過手機付款,71.32%使用過現金進行支付。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數字金融的快速發(fā)展給金融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費體驗、更便利的金融服務渠道、更豐富的產品選擇以及更具包容性的服務模式與產品。同時,也會帶來一些風險,比如信息不對稱、交易欺詐、個人金融數據和個人信息泄露、過度營銷帶來的過度貸款等非理性消費,這些都在不同層面對金融消費者權益構成侵害。
在金融詐騙方面,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金融消費者法律意識淡薄、為利所圖的心理,以高額報酬吸引人們辦理銀行卡,并利用這些銀行卡從事非法賭博、洗錢、傳銷等活動;還有騙子以“無需抵押、沒車沒房沒工作,憑身份證當天即可放款20萬元至50萬元”來吸引急用錢者,隨后要求繳納高額手續(xù)費,往往貸款沒到手,手續(xù)費先被騙走。
業(yè)內專家表示,網絡詐騙的花樣雖層出不窮,但也都大同小異,都是抓住人性的弱點。除了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,詐騙分子還會利用貸款保證金、虛假APP等形式進行詐騙,向被騙者索要二維碼等。為了更好防范詐騙,消費者應做到個人信息不泄露、不明鏈接不點擊、可疑賬戶不轉賬、兼職刷單不參與、網絡貸款防陷阱、平臺投資不輕信。
機構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
有專家表示,與錢袋子鼓起來的速度相比,公眾在提升金融素養(yǎng)、掌握金融消費權益等方面的成長速度相對遲滯。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,關乎老百姓如何守好“錢袋子”,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,是金融機構的職責所在。
消費金融作為與消費者聯系最為密切、最直接的金融領域之一,從業(yè)機構踐行金融消費者保護已成為行業(yè)發(fā)展重要根基。從實踐中看,消費金融公司在推動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主要有如下重點:一是加大金融消費知識宣傳教育力度,幫助消費者掌握金融消費知識和能力,理性參與金融消費;二是嚴懲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行為,暢通投訴咨詢渠道;三是不斷優(yōu)化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,以良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消費者進行金融消費。
????記者注意到,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定期在其官方抖音號、視頻號、公眾號推出系列防詐騙知識科普小視頻。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在春節(jié)前夕也向廣大金融消費者發(fā)出提醒,表示消費者在作出投資、借貸等金融消費決策之前,一定要三思而后行,辨別平臺真?zhèn)巍?/p>
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
增強居民和家庭的金融意識,統(tǒng)籌開展集中性金融知識普及活動,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,有助于守住老百姓的“錢袋子”。
《報告》顯示,從國際比較看,我國消費者的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在全球處于中等偏上水平。其中,在金融態(tài)度方面我國具有優(yōu)勢,在基礎金融知識方面還有差距。從重點群體看,我國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在年齡上的分布呈現倒“U”型,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相對較低,“一老一少”是金融教育持續(xù)關注的重點對象。
因此,在引導消費者自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、提升消費者整體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的過程中,需關注重點人群。尤其是老年人在適應金融數字化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,依賴傳統(tǒng)渠道和方式滿足自身的金融需求。要關注老年人的數字金融轉型風險,保持足夠耐心,避免老年人在轉向數字渠道時遭到非法金融活動的侵害,加大對老年人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。而對于青少年而言,則要加強金融教育頂層設計,進一步提高金融教育戰(zhàn)略地位,避免其產生非理性的投資行為和沖動交易。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通過金融教育提升國民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,有助于促進普惠金融深入發(fā)展,有利于維護金融消費者的長遠利益,有益于金融市場健康穩(wěn)定發(fā)展。近日,北京市民王先生接到一個境外陌生電話,自稱是某電商平臺客服人員,表示王先生在平臺上購買的年貨中了大獎,通過提供二維碼可獲得高額現金返利?!澳侨艘簧蟻砭湍苷f出我的訂單信息,包括在哪家店下的單,下單時間,信息都是準確的?!毙疫\的是王先生平時警惕性較強,便留了個心眼說了一句“你這電話怎么是境外的?我再撥打購物網站的官方熱線問一問”,結果對方便直接掛掉電話。此后王先生通過平臺APP與客服取得聯系,客服則回應“是詐騙電話,不要進行任何操作”。
近幾年,類似王先生遇到的詐騙活動層出不窮。還有一些公司及個人假借投資理財名義,以高額返利為誘餌,通過保本高收益、無風險、有擔保等虛假宣傳,誘騙廣大群眾,給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帶來損失。
對此,有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除了有關部門持續(xù)加強對不法分子的處罰力度之外,各類金融機構也須切實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,在事前做好宣傳防護,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,共同守護好消費者的“錢袋子”。
詐騙套路頻現
如今,電商購物愈發(fā)普及,電子支付方式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發(fā)布的《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調查分析報告(2021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整體來看,最近兩年內77.02%的受訪者使用過手機付款,71.32%使用過現金進行支付。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數字金融的快速發(fā)展給金融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費體驗、更便利的金融服務渠道、更豐富的產品選擇以及更具包容性的服務模式與產品。同時,也會帶來一些風險,比如信息不對稱、交易欺詐、個人金融數據和個人信息泄露、過度營銷帶來的過度貸款等非理性消費,這些都在不同層面對金融消費者權益構成侵害。
在金融詐騙方面,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金融消費者法律意識淡薄、為利所圖的心理,以高額報酬吸引人們辦理銀行卡,并利用這些銀行卡從事非法賭博、洗錢、傳銷等活動;還有騙子以“無需抵押、沒車沒房沒工作,憑身份證當天即可放款20萬元至50萬元”來吸引急用錢者,隨后要求繳納高額手續(xù)費,往往貸款沒到手,手續(xù)費先被騙走。
業(yè)內專家表示,網絡詐騙的花樣雖層出不窮,但也都大同小異,都是抓住人性的弱點。除了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,詐騙分子還會利用貸款保證金、虛假APP等形式進行詐騙,向被騙者索要二維碼等。為了更好防范詐騙,消費者應做到個人信息不泄露、不明鏈接不點擊、可疑賬戶不轉賬、兼職刷單不參與、網絡貸款防陷阱、平臺投資不輕信。
機構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
有專家表示,與錢袋子鼓起來的速度相比,公眾在提升金融素養(yǎng)、掌握金融消費權益等方面的成長速度相對遲滯。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,關乎老百姓如何守好“錢袋子”,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,是金融機構的職責所在。
消費金融作為與消費者聯系最為密切、最直接的金融領域之一,從業(yè)機構踐行金融消費者保護已成為行業(yè)發(fā)展重要根基。從實踐中看,消費金融公司在推動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主要有如下重點:一是加大金融消費知識宣傳教育力度,幫助消費者掌握金融消費知識和能力,理性參與金融消費;二是嚴懲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行為,暢通投訴咨詢渠道;三是不斷優(yōu)化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,以良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消費者進行金融消費。
????記者注意到,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定期在其官方抖音號、視頻號、公眾號推出系列防詐騙知識科普小視頻。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在春節(jié)前夕也向廣大金融消費者發(fā)出提醒,表示消費者在作出投資、借貸等金融消費決策之前,一定要三思而后行,辨別平臺真?zhèn)巍?/p>
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
增強居民和家庭的金融意識,統(tǒng)籌開展集中性金融知識普及活動,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,有助于守住老百姓的“錢袋子”。
《報告》顯示,從國際比較看,我國消費者的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在全球處于中等偏上水平。其中,在金融態(tài)度方面我國具有優(yōu)勢,在基礎金融知識方面還有差距。從重點群體看,我國消費者金融素養(yǎng)在年齡上的分布呈現倒“U”型,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相對較低,“一老一少”是金融教育持續(xù)關注的重點對象。
因此,在引導消費者自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、提升消費者整體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的過程中,需關注重點人群。尤其是老年人在適應金融數字化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,依賴傳統(tǒng)渠道和方式滿足自身的金融需求。要關注老年人的數字金融轉型風險,保持足夠耐心,避免老年人在轉向數字渠道時遭到非法金融活動的侵害,加大對老年人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。而對于青少年而言,則要加強金融教育頂層設計,進一步提高金融教育戰(zhàn)略地位,避免其產生非理性的投資行為和沖動交易。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通過金融教育提升國民金融素養(yǎng)水平,有助于促進普惠金融深入發(fā)展,有利于維護金融消費者的長遠利益,有益于金融市場健康穩(wěn)定發(fā)展。